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朝闻 > 正文

员外是什么意思(古代员外是什么意思)

2023-07-27朝闻

简介员外是什么意思?员外[yuánwài]一词有两个意思:古指正员以外官员(全称为员外郎)唐韩愈《送殷员外序》:“由是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...

员外是什么意思?

员外[yuánwài]一词有两个意思:

古指正员以外官员(全称为员外郎)

唐韩愈《送殷员外序》:

“由是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,兼侍御史。

指地主豪绅(多见于早期白话)

元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

“不是什么员外,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,都称他做员外,无过是个土财主,没品职的。

古代员外是什么意思?

员外,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指的地主豪绅。

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,故富豪皆称员外。

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。

是较高贵的近侍官。

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,以为郎中之助理,由此延至清代不变。

惟唐制列在六品,明清则升为从五品。

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,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,不再与科举相关,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,只要肯花银子,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。

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,而头悬梁锥刺股、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。

古人说的员外是什么意思?

员外在古代有两个意思。

一是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全称为“员外郎”,属于副职,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,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,不再与科举相关,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,只要肯花银子,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。

二是指地主豪绅,多见于早期白话文。

古代什么叫做员外?

员外在古代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指的地主豪绅。

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,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,都是皇帝的侍从官。

到了隋朝,员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,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次官。

唐、宋、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沿隋制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,员外已身居显赫之位。

不过自明朝以后,员外逐渐成为一种闲职,不再与科举相关,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,因为只要肯花银子,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。